
代禱事項及最新的文章
代禱事項
1. 農莊項目進展:為心靈園圃工程趕上進度,早日工程完完成,更有效地推廣給更多機構、教會及公眾人士參與各類農莊活動禱告。
2. 3月份農莊活動︰ 10/3 教會長者團契園藝班、11/3 視像人士團契啟思工作坊、25/3 復康機構的慢活之旅,為各項負責籌備同工和當天活動的安排,透過活動讓參加者享受農藝的樂趣禱告。
3. 資源中心「趣緻情緒」活動,透過藝術表達情緒方式,組學習聆聽和溝通表達的技巧,求神幫助組員對人際關係增強信心禱告。
4. 請為24/3(五)晚上於青衣恩牧堂舉行的聯合聖誕佈道會(恩牧堂和青衣浸信會愛群合辦,愛協團契協辦)之重聚日禱告,盼佈道會的參加者踴躍出席,認識信仰和加入互助小組。
5. 為探訪組將於11/3(六)早上舉行季度會議禱告,盼大家有美好的交流和商議。
最新的文章
「智慧人生 進退有序」
王錦洪 (程序幹事)
剛剛於去年12月中結束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賽事,若你是球迷就會知道足球進攻與防守的節奏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重進攻而忽略防守,否則入球所得的都不夠後防所失的多;同時又不可只重防守而忽略進攻,否則難以取勝。因此,球隊都要視乎對手而作出進攻和退守的調配和策略。在商業機構的營運裏,營業部是進取賺錢的部門,但也不能忘掉行政部、物流部這類位於後方防守型之部門的支援配合啊!不然,若後者稍有差池,便會造成行政不當、管理不善的後果;那麼就算有怎麼好的客源,也都未必可以獲得信賴和商機。
教會既要做傳福音的工作,也需要做好信徒生命的牧養;不然信徒的生命便未能承託著外展服務與佈道的質素和量度。筆者亦曾聽聞親友在一間外向型、著重事工發展、增加會友人數的教會參與,因為他須要負擔太多的事奉,感到疲乏,再加上其他因素而轉往別的教會。同樣,在一些宣教士身份 來看,他們到工場服務和佈道,每每須要有堅毅精神和無比耐力去履行艱辛的任務;而同一時間,他們需要在心態上要正確調校自己在工場的身份和角色、成熟的心智、有屬靈的智慧、待人處事的技巧,以面對複雜變化的宣教場境;這些都是宣教士的培訓裝備不可或缺的。
愛協需要做互助小組給予組員的身心靈社四方面的牧養,並協助他們建立有效的支援系統,幫助他們減少復發。這些工作是重要的,然而,我們也不要忘記向外推廣精神健康,向社區倡導復元人士傷健共融的工作。這樣會對社會形成一個保護網,好讓社會更能建構一個接納包容的環境,讓復元人士更愉快和更有尊嚴地生活下來。此乃筆者常說愛協是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從互助組員層面來看,除了要穩住自己身心社靈的健康,在小組快快樂樂地生活外,也需要將自己從上而來的恩賜好好發揮,付出時間與精神,參與服務和傳福音。有著這種取向,不是正正像兩條腿走路嗎?
穩住身體,再向前踏上。當然,每人的步伐都不同,有人行得快些,有人慢些,只能間中行出一小步;但不要緊,最緊要是有努力過。其次,上帝看重的,乃是我們事奉的心志,不是我們的功效。只要按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我們所擁有的來分享,便足夠了。【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12:3)在我們個人的層面,除了努力工作,發展事業之外;都需要注意精神健康。深知道個人體力過份付出,是很容易令身體發出警號,有不同的身體的毛病【招呼你】;你就不得不要在工作上適可而止,稍為停一停,讓身體有竭息的機會。不然,工作與生活若是進退失據,就會令身體真的產生疾病,更甚者連精神和情緒的疾病都會出現。故此,注重身體和精神健康的工作環境,對個人的全人健康都起著重要的因素,畢竟工作佔據個人生活重要的比重。
主耶穌在世上有三年多的時間服侍和傳福音,衪都曾在宣講福音時吸引了很多的群眾聆聽,當有更多的聞風而到、簇擁而來的人,正想看耶穌行神蹟
時,祂卻退到曠野祈禱親近神。【路加福音5:15-16「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一大群人聚集來聽道,也希望耶穌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
退到曠野去禱告。」】
主耶穌知道祂的步伐, 知道自己竭力服侍和佈道之餘都要讓自己安靜仰望祂繼續探求天父的帶領。在新一年裏盼望我們都能培養智慧人生,進退有序地生活,享受豐盛和平安。
心理健康之自我價值
陸亮導師(顧問兼義務督導)
「正向思維 (Positive Thinking)」是近年備受關注的焦點課題,獲廣泛地推廣和應用在生活與職場上。「正向思維」並非指忘憂或尋找快樂來迴避問題,也非只屬天賦性情(即所謂樂觀的人);而是任何人也可以透過學習和實踐來增強個人面對日常生活的能耐和可能性,以正面和具建設的思維尋求面對和解決日常問題或困難的方法,即選擇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回應生活中的大小事情。
“Gratitude”(感恩/感激) ─ 是「正向思維」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很早已有研究指出「感恩」對人的重要,也是一個獲高度重視、有價值的特徵。不少研究也顯示感恩與情緒健康有正面的關係。
常懷「感恩」的心,自然會對生活抱有較正面的看法,心境平和、愉快。面對逆境時能更具韌力,也會容易對人產生善行, 因而對生活會有較高的滿足感。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感恩」可令人們從抱怨中釋放出來,從負面轉向正面,從而提升我們的生活滿意度。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容易困在不如意事上,產生不愉快的感受。反之,如果我們能抓緊如意事一二,學習感恩,我們也可苦中尋樂,享受人生。
感恩的練習
「感恩」可透過不同的「練習」來促進身心健康,尤其在情緒健康方面,因為「感恩」能幫助人們從生活困境中尋找及轉向一些正面的看法,帶來安慰,心境較為平靜。以下介紹三個簡單但實證有效的練習,供大家參考:
愛協通訊
練習一:(數算祝福)
在一天結束前,簡單寫下三項當天頗滿意、順利的事情及其原因。這練習幫助促進練習者的感恩心,過程中,提醒自己幸福非理所當然。這練習也可深化良好經歷的特點和增加個人幸福感。如果一天記下三項,一星期便可寫上二十一項感恩經歷及其原因。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能找到一兩項感恩的事,每日操練,有助我們建立正面的態度並養成習慣來看人生。
練習二:(細味品嘗)
負向思維產生負面情緒,正向思維卻帶來正面情緒。每天花至少二至三分鐘,回想兩件愉快的事情或經驗,讓愉悅感持續, 將注意力集中在回味愉快事情上,有助增強正面情緒或延長其果效。每日的操練,有助我們培養幸福感。
練習三:(感恩行動)
表達對別人的欣賞、感謝,都能增強彼此的正能量。練習者可於日常生活中多學習表達對他人的感謝,也可以嘗試寫一封感謝信。給一位從來沒有正式道謝的恩人,然後,親自向對方讀出感謝信的內容。有研究顯示這方法在眾多同類型的練習中,對提升幸福感和緩和抑鬱症狀帶來最大的改善。
總結
除了天生樂觀的人,正向思維需要我們刻意的學習,以致不受生活上不如意事情所困,而產生太多憂慮的情緒,影響健康的生活。